新闻动态

NEWS
  • 2025年1月6日,人民网发布报道,讲述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科研团队矢志攻关、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故事。该团队在冯夏庭院士的带领下,秉承老一辈东大人“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精神,坚守老一辈采矿人的初心,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面对全球性的岩爆预警难题,冯夏庭院士带领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以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任务为驱动,将实验室直接“搬”至重大工程建设现场。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和安全监测预警研究,显著提高了岩爆预警的准确性。团队不仅致力于科研攻关,还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科研实践带动年轻人在一线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他们聚焦深部金属矿开采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围绕全连续绿色高效开采理论、采动致灾机理与智能防控等核心任务,发扬科学家精神,为我国从矿业大国向矿业强国迈进贡献力量。原文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929178-500006034067 撰文:郑鑫 编辑:郑鑫 审核:刘造保
    2025-01-07
  • 深部地质环境下模型内部复杂工程结构机器人开挖与监测系统论证会召开11月12日,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深部地质环境下模型内部复杂工程结构机器人开挖与监测系统论证会在东北大学召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旺,浙江大学复杂机电系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建中,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检测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教授唐守锋,江苏大学国家数字农业装备创新分中心研究员姜勇,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瑞友,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马树军,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房立金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论证会,对项目进行论证,并提出建议和意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团队主要成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监理组参加会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工程师张希巍教授从总体上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系统组成,以刘玉旺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认真听取了东北大学关于机器人开挖与监测系统方案的汇报,审阅了项目的系统建设方案报告后,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必要性、科学性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并重点围绕项目的具体实施、技术指标、风险控制、项目管理及运行等方面进行质询,就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经过讨论,一致同意“超大型深部工程灾
    2024-11-26
  • 大型三维深部金属矿智能充填全过程模拟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论证2024年11月24日,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系统7“大型三维深部金属矿智能充填全过程模拟系统”论证会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炳文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姚强岭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吴迪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孙琦教授,东北大学李鹤、马大中、邱景平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出席了此次论证会。系统负责人姜海强副教授从系统建设依据、建设目标、设计方案、关键技术突破、工艺流程及项目预算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充分肯定了系统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先进性,重点围绕系统关键技术指标、技术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质询,并就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专家组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大型三维深部金属矿智能充填全过程模拟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论证。据悉,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由东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夏庭任首席科学家,是沈阳市支持的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22年8月5日,东北大学举行了设施建设论证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同意“超大型深部
    2024-11-26
  • 实验室主任冯夏庭院士到重大铁路工程、重大水电工程隧道建设现场调研指导8月5—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一行到重大铁路工程、重大水电工程隧道建设现场调研指导。重大铁路西藏公司总经理赵勇,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峰陪同调研。中铁一院、中铁四院、中铁四局、中铁隧道局、水电十四局、中交二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东北大学深部工程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相关教师参与调研。6日上午,重大铁路隧道岩爆防控对策专家研讨会在中铁四局项目部举行。会上,中铁一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工程相关情况。与会专家对防控对策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并给出了具体建议。8日下午,冯夏庭一行与西藏铁路公司进行了工作交流。冯夏庭表示,交通隧道、水利水电、金属矿山不断向深部发展。重大铁路沿线地处板块活跃区,复杂地质构造、高地应力环境、多源动力扰动、高地温等极端力学环境大大提高了隧道岩爆施工与运营风险,给深部工程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冯夏庭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岩爆监测预警与防控水平,做好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明确岩爆类型,细化实施方案,不断深入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冯夏庭指出,东北大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派出高水平科研
    2024-08-18
  • 2025-01
    07
    2025年1月6日,人民网发布报道,讲述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科研团队矢志攻关、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故事。该团队在冯夏庭院士的带领下,秉承老一辈东大人“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精神,坚守老一辈采矿人的初心,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面对全球性的岩爆预警难题,冯夏庭院士带领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以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任务为驱动,将实验室直接“搬”至重大工程建设现场。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和安全监测预警研究,显著提高了岩爆预警的准确性。团队不仅致力于科研攻关,还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科研实践带动年轻人在一线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他们聚焦深部金属矿开采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围绕全连续绿色高效开采理论、采动致灾机理与智能防控等核心任务,发扬科学家精神,为我国从矿业大国向矿业强国迈进贡献力量。原文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929178-500006034067 撰文:郑鑫 编辑:郑鑫 审核:刘造保
  • 2024-11
    26
    深部地质环境下模型内部复杂工程结构机器人开挖与监测系统论证会召开11月12日,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深部地质环境下模型内部复杂工程结构机器人开挖与监测系统论证会在东北大学召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旺,浙江大学复杂机电系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建中,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检测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教授唐守锋,江苏大学国家数字农业装备创新分中心研究员姜勇,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瑞友,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马树军,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房立金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论证会,对项目进行论证,并提出建议和意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团队主要成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监理组参加会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工程师张希巍教授从总体上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系统组成,以刘玉旺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认真听取了东北大学关于机器人开挖与监测系统方案的汇报,审阅了项目的系统建设方案报告后,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必要性、科学性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并重点围绕项目的具体实施、技术指标、风险控制、项目管理及运行等方面进行质询,就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经过讨论,一致同意“超大型深部工程灾
  • 2024-11
    26
    大型三维深部金属矿智能充填全过程模拟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论证2024年11月24日,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系统7“大型三维深部金属矿智能充填全过程模拟系统”论证会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炳文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姚强岭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吴迪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孙琦教授,东北大学李鹤、马大中、邱景平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出席了此次论证会。系统负责人姜海强副教授从系统建设依据、建设目标、设计方案、关键技术突破、工艺流程及项目预算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充分肯定了系统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先进性,重点围绕系统关键技术指标、技术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质询,并就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专家组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大型三维深部金属矿智能充填全过程模拟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论证。据悉,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由东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夏庭任首席科学家,是沈阳市支持的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22年8月5日,东北大学举行了设施建设论证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同意“超大型深部
  • 2024-08
    18
    实验室主任冯夏庭院士到重大铁路工程、重大水电工程隧道建设现场调研指导8月5—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一行到重大铁路工程、重大水电工程隧道建设现场调研指导。重大铁路西藏公司总经理赵勇,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峰陪同调研。中铁一院、中铁四院、中铁四局、中铁隧道局、水电十四局、中交二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东北大学深部工程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相关教师参与调研。6日上午,重大铁路隧道岩爆防控对策专家研讨会在中铁四局项目部举行。会上,中铁一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工程相关情况。与会专家对防控对策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并给出了具体建议。8日下午,冯夏庭一行与西藏铁路公司进行了工作交流。冯夏庭表示,交通隧道、水利水电、金属矿山不断向深部发展。重大铁路沿线地处板块活跃区,复杂地质构造、高地应力环境、多源动力扰动、高地温等极端力学环境大大提高了隧道岩爆施工与运营风险,给深部工程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冯夏庭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岩爆监测预警与防控水平,做好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明确岩爆类型,细化实施方案,不断深入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冯夏庭指出,东北大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派出高水平科研